□于淑鴻 本報記者 邵晶巖
金秋送爽,大豆飄香。遜克縣大豆收割已經接近尾聲,在奇克鎮沂州村大豆收割現場,豐盈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5臺收割機正在加緊作業。“今年合作社種植了4萬畝大豆,收割實行24小時人歇機不歇,已經17天了,眼看就能全部結束。”合作社理事長姜東華高興地說,“是黨和國家政策好,真正把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落到實處。”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建設農業強國”。大豆播種面積與總產量均占全省1/3、占全國1/7以上的黑河市,已經成為全國最大的大豆生產地級市。實施四大工程促進“良田、良種、良法、良機”有機結合,黑河實現了大豆原生態綠色有機發展。擴面積、提單產兩項因素分別讓大豆產量提高9.8億斤和2.5億斤,總產比上年增加12.3億斤,實現大豆擴種和豐產豐收,走出一條原生態綠色大豆發展新路子。
黑河全面實施黑土地保護工程,持續推進良田建設。全市落實黑土耕地保護示范區面積559.4萬畝,將責任落到人頭、到部門、到地塊。加快推進深松整地和秸稈綜合利用。以深松起壟為重點,統籌調配機械力量,深松(翻)、耙耢、起壟、鎮壓連續作業,一次到位,達到待播狀態。落實網格化管理制度,加快推進秸稈全量還田,確保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0%以上,秸稈還田率60%以上。近三年,黑河市共爭取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32個,面積269.64萬畝,投資額32.27億元,糧食生產條件明顯改善,綜合生產能力和抗災減災能力顯著提高。
全面實施大豆種業振興工程,加大良種繁育推廣。黑河制定大豆種業振興行動方案,全力實施種業創新攻關、種業企業扶優、種業基地提升、種業數字智能、種業市場凈化五大行動。黑河市有3個國家區域性大豆良種繁育基地,數量為全國的1/3、全省的1/2,有大豆種子生產企業45家,精選良種達到36萬噸,是全國最大的大豆良種集散地。黑河強化與中國農科院、省農科院及大北農集團合作,落實中國農業科學院大豆研究中心育種試驗基地建設536畝,列入農業農村部“十四五”農業專業領域科研試驗基地。黑河市境內育種單位選育的19個大豆新品種,占全省審定品種數量的近1/4。黑河大豆主推品種“黑河43”,每年在全國推廣種植面積達到1000萬畝以上。計劃五年內黑河市大豆種子基地面積達到340萬畝以上,供種產能滿足1億畝大豆生產需求。
全面實施農業科技推廣工程,不斷完善良法應用。推行綠色生產方式,實施推廣農業“三減”技術培肥地力。進行大豆苗前封閉除草,推廣高效低毒低殘留除草劑,精量霧化噴藥,提高除草劑利用率。加大“三減”技術推廣力度,節本增收的同時實現大豆綠色生產。
推進院地合作,深入開展“伙伴行動”。蓋鈞鎰院士、國家大豆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韓天富率團隊在黑河市開展大豆科研工作。“中國大豆生育期組零點標識”在愛輝區省農業科學院黑河分院落成,為全球大豆生育期組判別提供了坐標參照。開展大豆科技自強“伙伴行動”,創建千畝方示范基地,大豆產能持續提升。五大連池市國家大豆種業現代產業園區項目實現優勢基地與龍頭企業合作共建,推動種子企業育繁推一體化發展。推進“黑河大豆”“極境寒養”區域公用品牌建設和推廣。
全面實施機械現代化工程,全面推廣良機使用。黑河市不斷提升農機裝備水平,高質量生產作業面積1500萬畝以上,農機綜合機械率達到99.8%。農機合作社發揮示范帶動作用,黑河實現全域糧食生產機械化。落實農機扶持政策,加快人工智能、航化作業和先進復式適用農機的推廣應用,提高農機配套比。全市每年通過現代化機械秋整地面積1000萬畝以上。
黑河市正用實際行動踐行著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的“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的責任與使命,在當好維護國家糧食安全“壓艙石”上彰顯黑河新擔當新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