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上午,黑龍江省“非凡十年”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一場(創新驅動)在哈爾濱舉行。省工信廳副廳長官英敏在發布會上表示,十年來,黑龍江省規上工業企業研發經費支出累計超過800億元,占全社會研發投入接近一半。黑龍江省工業企業經濟規模、質量、效益大幅提升,企業競爭力明顯增強。
官英敏
在發布會上有記者提問,黨的十八大以來,黑龍江省工業領域在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推動工業高質量發展方面取得了怎樣的進展成效?
官英敏回答說:“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對黑龍江振興發展作出重要指示,特別是2016年在黑龍江考察時強調,轉方式調結構,構建現代產業新體系,最終要靠創新引領,要把振興發展的基點放在創新上。十年來,我們沿著總書記指引的方向,錨定高質量發展目標,奮力走出老工業基地創新發展新路子。”
她表示,全省工業經濟規模、質量、效益大幅提升,企業競爭力明顯增強。突出表現在:
一是企業創新活力大大提升。十年來,黑龍江省規上工業企業研發經費支出累計超過800億元,占全社會研發投入接近一半。新產品開發項目3.5萬項,新產品銷售收入6736億元,占營業收入比重由2012年的4.5%提升到2021年的11.1%。目前,制造業關鍵業務環節、關鍵工序、生產設備數字化率分別達到25.4%、37.7%和39.3%。“中國云谷”大數據產業集聚效應顯現,多家企業入選國家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集成創新等試點示范。建成衛星制造與應用產業園、北斗導航產業園、地理信息產業園,國家兩化融合達標企業205戶,建成省級數字化車間175個,大慶沃爾沃被評為省內首家智能工廠。
二是創新支撐資源日趨豐富。黑龍江省擁有哈工大、哈工程等重點高校,有中船重工703所、中電科49所、哈爾濱焊接研究院等一批“國家隊”科研機構,還有研發實力雄厚的駐省央企。十年來,還培育了一批創新企業和創新平臺。擁有企業技術中心國家級16個、省級309個,技術創新示范企業國家級11戶、省級126戶,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35戶,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864戶,培育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國家級4戶、省級32戶,還擁有一批國家級的示范平臺、示范基地、重點實驗室等,為產業創新發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撐。
三是“國之重器”成果彰顯龍江實力。十年來,黑龍江省在高端裝備、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等重點領域創新研發首臺(套)產品380項,省級財政支持資金達5.2億元;總價值超過400億元的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獲國家保險補償,補貼超過10億元。一大批龍江創造的產品突破技術瓶頸,滿足了國家建設重大需求,有力維護了國家產業安全,也充分展示了龍江工業實力。“神舟”號系列飛船、“天宮”空間實驗室、“奮斗者號”潛水器、C919大飛機、國產航母等一批“國之重器”都有龍江工業的貢獻。燃氣輪機、超超臨界汽輪發電機、超超臨界燃煤鍋爐、空冷風機、重型高檔數控機床等一大批創新產品已達到或接近世界先進水平。哈飛集團成功研制AC352E高原型直升機并實現首飛,填補了我國民用直升機領域7噸譜系空白。中國一重華龍一號—福清5號核反應堆壓力容器投入商業運行,標志著我國在三代核電技術領域躋身世界前列。中車齊車擁有行業唯一的國家重載鐵路貨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內首個鐵路貨車疲勞與振動試驗臺,產品占國內鐵路貨車五分之一以上的市場份額。哈電集團自主研制成功“白鶴灘”水電站百萬千瓦水輪發電機組,全球單機容量最大,攻克了多項世界性技術壁壘,標志著我國大型水電工程建設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的歷史性跨越,獲得習近平總書記致信祝賀。
十年來,黑龍江省工業的創新成果,為維護國家產業安全、發展“國之重器”作出了龍江貢獻,也必將載入共和國史冊。
記者:桑蕾 攝影:張澍